孙安,字戒逸 ,又名思危,号太行山人,1937年生于河北涞源,60年毕业于天津美院留校任教。64年结业于中央美院蒋兆和工作室。现为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教育联盟艺术教育委员会,及英格兰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人民画院终身院士,中国艺术名家研究院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主攻人物、山水。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孙其峰诸先生。其作品朴实生动,讲品味、弘美德,着力社会效果,并注重传统笔墨及形、神、意、趣的探索与追求。其艰苦的生活历练,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以及真挚的情感内涵,赋予作品以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
在国内外重要展赛中多次获奖,2019年作品在全球巡展中获“特等奖”,并被意大利博物馆收藏。2020年文化部授予其“跨时代艺术楷模大师”,中国艺术改革发展委员会授予其“中国书画艺术代表人物”,国务院四部委及中国文联授予其“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享有“建党百年功勋人物”“中国文艺复兴贡献人物”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为民写真 弘扬传统文化
文/许风秋
文/许风秋
孙安先生给自己起的笔名“戒逸”,意即追求实干,勿懈怠,勿闲逸,要勤恳从艺,要诚实做人,要以人格完善为宗旨,要在自我修为的状态下实现艺术理想。并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他认为,任何时代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表现人民的心声,为时代放歌,这是有担当艺术家的必然选择。他时刻没有忘记瞅着自己长大的父老乡亲们,更没有忘记在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变化。尤其文革后期他从大学教师岗位又回到了穷山沟老家,参加军工厂建设,再度与父老乡亲们同甘共苦经历了十多年亦工亦农的生活,这更加深了他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深厚感情,因此他激情洋溢倾情地创作出了一大批为父老乡亲歌歌功颂德的好作品。
一 食为天兮 农民艰辛但很伟大
农民整天风里来雨里去不怕风吹日晒,经年累月劈山修渠开荒种地,努力增产增收。有人戏称农民是“地球的修理工”。但“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纲”如果没有农民去生产粮食修理地球,那么这个‘天’就会塌下来,人类将何以生存与繁衍?如果没有粮食吃,家国的安危何以保证?因此农民所肩的历史使命和其奉献精神是伟大的。为了弘扬他们那战天斗地、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 孙安先生精心创 作了 《开拓者》 《背负青天》 《孺子牛》等为农民唱赞歌而寓意深刻的精品力作。
《开拓者》 90-69cm
作品表现了一位开荒种地的老农,因干活累了,正怀抱铁锹坐下来稍事休息的一刹那。老农身穿春秋季节的老式粗布衣,头顶太行山区特有的羊肚白毛巾,其前倾,抬头挺 胸 的身姿,和搭落在双膝上的两只胳臂 及其粗壮的双手,使怀抱的铁锹与两条腿聚拢在一起扎根地下,冲出画外,使整个画面形成上窄下宽的三 角形。猛看老农犹如一座健壮的罗汉,稳如磐石,又好似一座山峰,屹立挺拔。其目视前方的眼神和姿态,更彰显出他那刚毅顽强、战天斗地、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活力。
作品采取了粗犷、凝重、的用笔用线,并以山水画皴擦积染的笔法画衣纹,更增强了人物形象稳如磐石般的体量感。
《孺子牛》59-69cm
此作品是孙安先生为农民唱赞歌的又一扛鼎之作。看,这位肩扛犁耙正在下地的老农。他和走在前方不远的老黄牛一样,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艰辛地稼穑,默默地耕耘。为了子孙后代,只知奉献,不思索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夏秋冬,代代传承。这就是我们的父辈、祖辈、和先人,可歌可泣、令人感怀、启人深思、让人崇敬。饮水思源,永远不要忘记, 是他们创建了过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物资文明。
作品构思构图新颖、含蓄、意蕴深邃,不仅揭示了简单而深奥的人生理念, 同时也构建出令人遐想 , 耐人寻味的意境。
二 紧随时代 关注农民热切诉求
为了展现农民追求科学种田多打粮食的心愿和积极性,七十年代孙安先生创作了场面宏大的工笔重彩画《再无旱年》;改革开放后,为了歌颂全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顺应民心的好政策,而创作了构图奇巧,意境深邃的《春风得意》;为了颂扬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新景象,孙先生又创作了生动感人、情趣盎然的《爷爷又买一头牛》;为了展示全民下海经商的改革大潮,而创作了《跟着感觉走》 《摸着石头过河》等作品;为了表现农民进城务工支援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生存状态,孙安先生又创作了《民工头人》《民工张旺》《民工四喜》等肖像作品。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下海经商的大潮,从城市到农村,各地都建立起了集贸市场。为了发家致富,无论机关干部,还是工人农 民,到 处都可以看到,男男女女、大包小包、推、拉、背、挎的“倒爷”。
在这种一切向钱看的大潮冲击下,原来那朴实善 良的人性和人际关系也都在跟着变。面对这种新的社会时尚和风气,孙安先生感到很陌生,觉得采取旧有的思维模式, 和惯用的写实手法,已很难展现其心目中的这种感觉。于是,笔走清逸,随性追求,而采取了舍形求意,和不似之似,似是而非的表现手法,而创作出了《跟着感觉走》《 摸着石头过河》等随意小品。
改革开放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下海经商的大潮,从城市到农村,各地都建立起了集贸市场。为了发家致富,无论机关干部,还是工人农 民,到 处都可以看到,男男女女、大包小包、推、拉、背、挎的“倒爷”。
在这种一切向钱看的大潮冲击下,原来那朴实善 良的人性和人际关系也都在跟着变。面对这种新的社会时尚和风气,孙安先生感到很陌生,觉得采取旧有的思维模式, 和惯用的写实手法,已很难展现其心目中的这种感觉。于是,笔走清逸,随性追求,而采取了舍形求意,和不似之似,似是而非的表现手法,而创作出了《跟着感觉走》《 摸着石头过河》等随意小品。
《生产队长》70-45cm
《再无早年》85-65cm
作品表现了太行山区的父老乡亲们为了科学种田增产增收,而群策群力研制出了一台引水上山的“人工降雨器”。当看到“人工降雨器”喷射出银白色的水柱,浇灌着梯田上下绿茵茵的幼苗时,随即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看热闹的男女老少, 前呼后拥地围拢在 “喷水管”的周围,有的在交头接耳地谈论着内心的感受和喜悦, 有的欢呼雀跃,在梯田上下奔走、欢呼、相告。大家看到了“人工降雨器”的成功与威力,更增强了对科学种田、再无旱年、人定胜天的希望和信心。远景,淡墨皴染,群山重迭,云雾缭绕。近景,鲜花盛开,千姿百态,春光明媚,使作品呈现出一派欢欣鼓舞,和欣欣向荣的欢腾景像。作品不仅表现了太行山区农民追求科学种田创高产的愿望和渴求,展现了其战天斗地,人定胜天,多打粮食的信心和力量。同时也记录了太行山区农业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三、文化自信 为老农民歌功颂德
1985年,我国文艺界掀起了崇洋媚外,鼓吹全面西化的“八五风潮”,出现了亵渎和否定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极端言论。此时,孙安先生虽然有过彷徨,但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没有忘记孙其峰先生曾经 教导说“我管传统叫过河之‘桥’,登岸之‘舟’。躺在传统上停步不前的是‘保守派’,不要传统而另起炉灶的是‘虚无主义’, 让外国的东西来替代或消灭民族传统的是‘投降行为’。”这一真知灼见,使孙安先生更加坚定了为民写真,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的固有理念。
孙安先生说:“生我养我的太行山,是革命老区,也是孕育我创作灵感和激情的丰厚沃土。朴实善良的父老乡亲,都经历过抗日战争、觧放战争的 洗礼,和保家卫国重建家园的艰苦岁月。其战天斗地,不畏艰险,自尊、自強,对生活永远充满信心和活力的奋斗精神,都時時地打动着我。多年来,在我与他们几度朝夕相处中,以及在为他们造像的过程中,更深深体悟到了我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孙安先生除创作了《背负青天》 《再无旱年》 《孺子牛》等经典作品外,他还创作有《沉思》《岁月》 《当年老红军》 《太行风骨》 《山里人》 《太行老农》 等一系列为老农树碑立传的好作品。
真实地表现对象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但 中国画更强调本质意义上的真实,而区别于西方表象真实的描绘,而称之为‘意象’。由于绘画创作离不开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当主观强于客观时,必然产生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状态,也就是笔墨语言自由抒发的随机状态,因而产生出更加完美的写生作品。孙安先生在写生中都严格遵循了这一“意象”造型的原则,因此其肖像写生作品大都具有明确的寓意和精神内涵。
纵观孙安先生这些肖像作品,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情’字。在他那沉稳的笔触下,使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物像伸手可触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隐藏在物象背后的情感力量。其精准的造型,生动的用笔,细致入微的刻划。使作品既有生命的鲜活性,又有笔墨的生动性。由于作者对所画对象的内心世界具有深切地感受与理解,因而自然生动,毫无浮华造作的痕迹。画如其人,其气清清,其质朴朴,自然清醇,而没有张扬跋扈,装腔作势,或低俗委糜之感。
《晚景》60-60cm
《太行风骨》90*67cm
这幅作品虽然是面对真人写生,但他是在画家脑海里众多太行老农的形象中,提炼、取舍、综合,加工而成的艺术形象,是太行山的风骨,是民族的脊梁,是作者心目中的“意象”、“心像”。 看,老农那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庞和神态,都有力地揭示出 他那饱经风霜的艰苦岁月和历程。他经 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重建家园的磨难和洗礼,如今虽然生活富裕了,但他身披破旧的老棉袄,拿着自产自捲的旱烟大炮筒,可以看出他仍然保持着勤劳俭朴的生活习俗。其昂首远望壮心不已的精神状貌,犹如养育他的太行山,具有坚韧不拔的风骨,和刚毅顽强的生命活力。这种活力和风骨,正是支撑我中华民族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伟大力量。 作品采取了仰视的构图,和山水画笔法的处理,使人物更犹如一座挺拔而高大的山峰。
四 巾帼英姿 勤劳贤淑的女人们
与时俱进,解放后女人们与男人协手并进,努力支撑着家国生活中的半边天。《太行大嫂》 《织》 《村嫂》 《贤内助》等一系列作品,表现了她们那勤俭持家、心地善良、朴实贤淑、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和风风火火、爱说爱笑的畅朗性格,以及对生活充满信心和 活力的生存状态。她们这些优良品格,都是我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令人可敬可爱。
《贤内助》90-60cm
《太行村嫂》60-60cm
改革开放后,农村妇女们有的进厂当工人,有的在家务农,或有的进城打工或经商,也有的变成了白领。在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城鄉差别不断缩小。特别是农村女性进城后,其内心世界及穿戴,各方面都有很大变化,甚至在职场上与男人们平起平坐,而成为 男人们的竞争对手和弄潮儿。《朝雾》 《青春年华》 《春潮》 《风华正茂》以及《牧场春秋》 《织》 《一丝不苟》等作品,不仅表现了年轻妇女们那艳丽多彩的身姿,同时也展示出其自尊、自强热爱生活,和勤劳、淳朴、善良、积极上进的内心世界,和聪慧高雅的本质特点。
孙安先生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很注重精神情感的主观处理和发挥,并以扑捉人物个性心理的微妙特征为着眼点,把朴实圣洁与崇高静穆,蕴含于完美的艺术形象之中,使之聪慧高雅,让人耐看。在运用写实的造型法则中刻意追求人物的健美,和作品的深度、力度和厚度。其工笔画构图简练大气丰满,色彩既注 重意境、情感、与质感的表现,又追求沉着、淡雅中的斑斓与华美。用线力求与造型醖汇一体。以体现质感、量感和现代感,即可见笔法多变的灵美性,又不失书写的工致与力度。总之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新时代女性青年的风采,更揭示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步伐与节凑。
五 传承创新 追求作品艺术价值
孙安先生是蒋兆和、叶浅予、孙其峰等先生的亲传弟子,他的人物画虽属“徐蔣体系”,借鉴了西洋素描的画法,但他对结构体积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独具个人见解,无论他的水墨写意画,或其素描速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然追求写实,但他更强调中国传统水墨画写意的理念,并追求以线造型,骨法用笔,及书法笔意入画的意象造型手法。其用笔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和水墨的浓、淡、干、湿及韵律,以及抅、皴、擦、点、染等笔法,都遵循中国水墨写意的凹凸法、明暗法、虚实法,以及书写意味来表现对象。他说:“一个画家的全面修养及其性格,决定了他视角的选取和语言的质量。”并认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际遇和情感世界不会与他人相同,学习古人、学习他人、学习技巧,只是基本功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构建出富于时代精神和具有传统底蕴的个性化的艺术样式。
孙安先生又说 :“中国画是以笔墨为核心价值的写心艺术,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笔墨在造型过程中,既能体现客观精神,又能叙写作者的主观情志,并能达到主客观高度统一的意境。这就是中国画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在创作和教学探索中孜孜以求的。”他还说:“创新是艺术家的终生追求,也是作品艺术价值和生命力的根基。虽然我没有刻意创新,但处处都有真实的我。作品就是我的影子 。”
《老中医》70-50cm
在孙安先生这一系列为父老乡亲歌功颂德的作品中,不仅表现了他们那艰苦奋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活力的精神状貌,而且颂扬了其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犹如气势磅礴坚韧不拔的太行山,普通、坚强、而伟大。什么叫朴实、善良、忠厚、勤劳、刚毅顽强,在孙安先生的这些画作中,都给出了形象的解释。这是作者的情感所致,也是其艺术修养使然,因而这些作品具有充实的理性、浓重的情感、和高尚的品格。
纵观这些作品,单幅看,独立成章,联系起来看,又像独特新颖百看不厌的超大组画或简要的连环画,从而折射出祖国飞速发展的宏大蓝图,无不令人为之动容称颂,这也正是他之所以有别于众多画家的高明之处,这种超群的巧妙构思,和远大的战略眼光,以及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和具有浓厚时代气息与地域特色的作品,都强烈而深刻地揭示出他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大视野、大志向、大境界和大手笔的画家。
《小酣》68-70cm
艺术之美有大美小美之分。大美反映的是民族情感的力量,是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而小美,是小情小调的孤芳自赏,抒发的是吟风弄月的个人情怀。如今大美难觅小美流行,甚至以丑为美,亦成时尚。而孙安先生一直扎根农村,坚持为民写真,继承了传统文化,弘扬了大雅、大秀、大美之风,实为难能可贵。他是具有艺术担当和家国情怀的艺术大家。
2021年12月16日在中华英才人物风采启动大会上,中华英才风采人物风采主编颜丙淦对孙安先生的评价说:孙老师的作品有温度、有高度,而且接地气,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总结讲有三个过硬:一,作品水平过硬,二,政治素养过硬。三,收藏价值过硬。
恩师孙其峰,以及范曾、靳尚谊、冯远、杨丹菲等众多名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