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上海黄浦画院理事、画师。 擅长中国画人物、兼擅长山水和花鸟。
郁维良,1947年生,上海市人。幼时即爱绘画,中学时认识诸葛潇凯先生,在他的启蒙下学习绘画。
曾先后在上海市美术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国画高修班学习,并得到国画大师陆俨少先生的指导和扶植,得益尤深。
曾长期担任美术编辑与美术专业课程教育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陆俨少艺术研究会会员、上海黄浦画院理事、画师。 擅长中国画人物、兼擅长山水和花鸟。
在系列艺术节中美术作品获得一等奖。2008年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专题报道河西江南海派中国画家郁维良专辑。作品发表于上海和外省市多种专业电视报刊杂志!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画在春天的边上 /眼中的郁维良先生
-朱金晨
画家郁维良邀我为他出版的画册写上几句话,我自是一口答应:除了当仁不让,因为我与他相知相识相交儿近三十年,是多年的好友…还有对这邀请是求之不得,毕竟素来作为他的丹青的欣赏者,能够为他写上一些自己多年来赏画的文字了。
记得那年陆俨少先生住在上海延安饭店休养,我受文汇报笔会部主任关鸿之托,前往采访写篇大文章。这是一位当今中国山水画杰出的代表人物,中国画坛上素有“南陆北李”之称,即北有李可染,南有陆俨少。也就是从那时起,才知道我的多年好友郁维良居然是真人不露相,也是陆门弟子,而且无论在人品上还是画品上,都深为陆俨少所器重的一位学生。处世十分低调,为人十分谦恭,不嫉妒、不自负,也不去追赶风流,宁静、淡泊,耐得寂寞,这是维良留给我的永远印象。所以郁维良的丹青从不刻意去显山显水,也绝不苦苦地标新立异,笔下的墨彩一如江南的泉水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流淌,能流到花地就流到花地,能流到草坪就流到草坪,即使流到寻常的竹篱村舍,也带着村童撵着雨花的笑声,即使流到谷深山尽,也带着樵夫挑着云朵的履音……纵览这本画册,无论是画三清山的担夫踩出的山道,还是画雁荡山的茶妇走过的幽径,抑或是一缕炊烟、一团云雾、一树杜鹃、一座凉亭………在亲切、自然、随意的气氛中,给人带来他的独特的艺术感觉,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些妙不可言的竹枝词,想起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范成大的那些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田园诗。可以说,这些新作集中地表现出郁维良绘顾的艺术,显示出郁维良审美的追求。那就是大俗大雅,返朴归真。他的画就是画万紫千红的春天,也不会取那些色彩缤纷的景色,而是去画春天那些不为人们所注目的边边角角,但就从这些边边角角上让受众感到春天的日子在热烈地到来。
记得早些年郁维良曾经画过一幅脍炙人口的梅花,梅花是历古至今画家们,诗人们纸上的宠物,要画好写好它实属不易。郁维良画梅花,既没有陆游诗中“一任群芳妒”的冷峻,也没有关山月画里“俏也不争春”的热烈,偌大的一张宣纸上,不见一片错乱的枝杆,也不见一片峥嵘的花朵,大块大块的留白之间有寥寥几笔勾出的青瓦粉墙,还有少许几枝开在寒风中的淡梅,却让人走进画中迟迟不能走出的艺术境界,这种化繁为简的画艺,无论是他的人物画,还是花鸟画,尤其是在山水画上,从不在纸上色彩大声时哗,每一处笔墨都留下了一种文化的厚重,一种传流的厚重,一种自然的厚重。这种厚重在俨少先生的画中是屡见不鲜的,当然,没有深厚的文化涵养是无法在笔墨中凝聚这种厚重的。这种厚重,说白了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艺术的积累,同样也是一种人格的秉持、人身的修炼、人生的觉悟。郁维良能够在绘画上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修炼出今天这样的境界,除了他多年得到机缘在陆先生那里取得艺术真经外,其实也与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艺术的菩提树下修身养性大有关联。在他看来,一个从事艺术者绝对不能急功近利,一切随缘而遇,一切处之泰然。可以这样说,他画的丹青就是他绘画的精神、绘画的情操与绘画的审美情趣的展现!
拉拉扯扯地写上这堆文字,尽管用心用力了,但还是限于笔力有限,不是行家,甚恐未能完成老友的使命,不能对郁维良有个圆满的交待,有负他期望。不过这点疑虑很快烟消云散,我又释然了,因为郁维良一生的为人处世的豁达大度。而且加上我自己的文字还是有那么一点自信:至少我的这篇序言像观众走进测场时拿到的说明书呗,给大家多多少少介绍了剧情,作出了提示。这本画册才是一出精彩的大剧,页一页翻去,每一幕邵会引人入胜的。我也很高兴能有机缘写下这篇序言,说到底这是我的缘份!人生中能够交上这样的人品、画品皆好的朋友,不是缘份又是什么,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缘份!
词条标签: